正常情况下,我们人眼睛的眼珠和眼白是“黑白分明”的,但有人的眼睛里却长出了多余的赘肉,三角形的形状跟昆虫的翅膀十分相像,所以也叫作翼状胬肉。
翼状胬肉属于一种结膜变性眼病,当胬肉过大时还可能引起角膜弧度发生变化而形成散光,严重时形成角膜疤痕,可造成视力受损。
眼里的“小翅膀”从何而来?
眼里的“小翅膀”,也就是翼状胬肉,由结膜发生变性、肥厚、增生而形成。那么,结膜为什么会发生此变化呢?一般来说,除了自身因素外,翼状胬肉的形成与结膜长期受到外界环境刺激也有关。
自身因素:眼睛局部的炎症刺激,泪液分泌异常导致结膜、角膜局部干燥而引发局部组织增生,或者遗传等自身因素可形成翼状胬肉。
环境因素:眼睛长期受到紫外线照射,可造成结膜角膜细胞损坏,而使得细胞异常增生。因而一些农民、渔民、电焊工人或者其他户外工作人员更容易患上翼状胬肉。
自身因素我们自然是难以改变,但我们可以在户外活动或者工作时,尽量做好眼部防护措施,比如戴上防紫外线的太阳镜、电焊工人佩戴好防护面具等,来预防翼状胬肉的产生。
而对于不幸得了翼状胬肉的人来说,更想知道应该如何“处置”胬肉。希玛眼科提醒,当发现眼睛长出异常“息肉”时,应及时前往医院诊治。
翼状胬肉分静止期与活动期,应对方法也不一样
至于要怎么应对翼状胬肉,需要先区分它属于静止期还是活动期。一般来说,静止期的翼状胬肉比较稳定,由于病变的组织相对比较薄,也未造成角膜混浊,对视力几乎不造成影响。所以,如果静止期的胬肉小于3mm,可不用治疗,如果眼睛有轻微不舒服可在专业眼科医生指导下使用眼药水缓解。
但活动期的翼状胬肉,病变组织会不断发生增厚、充血,头部隆起时还会影响角膜组织,造成角膜混浊。这个时候,不仅会出现眼红、有异物感等不适症状,还可能因胬肉过大而阻挡视线,甚至形成角膜疤痕,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。
因此,翼状胬肉进入活动期或者大于等于3mm,对视力也造成影响时,就需要考虑采取手术治疗了。
治疗:单纯切除胬肉易复发,可采取联合治疗方式
手术治疗翼状胬肉主要有胬肉单纯切除和联合治疗两种方式。单纯切除胬肉也就是直接将发生病变的组织切除,虽然这种手术方法操作简单,但术后复发的可能性很大,常常令病人不堪其扰。
上海眼科,主要采取联合治疗的方式治疗翼状胬肉,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,联合治疗也有两种方案:
1. 切除胬肉联合抗代谢药物治疗:在切除胬肉的同时,使用抗代谢药物来预防瘢痕组织增生,有助于降低复发的可能性。
2. 切除胬肉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:对于生长较快、体积大且充血肥厚的胬肉,由于在切除胬肉之后结膜缺失较多,就需要进行自身结膜移植。移植了健康的结膜之后,不仅可以修复暴露的巩膜区域,还有利于减少胬肉复发的机会。
不过,还需要注意一点的是,即使采取了联合治疗的方式,也只是降低了复发的可能性。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多加注意,比如适当使用人工泪液避免眼睛干燥、在户外活动时应戴上防紫外线的太阳眼镜避免太阳直射眼睛,这些都有利于预防胬肉复发。 》》》立即咨询客服